連結:http://opengov.tainan.gov.tw/Forum/Detail/9258dbf9-80ec-e411-82d7-bcee7bd92c28
新市政中心之規劃將以「公民論壇」的方式產生,透過論壇方式踏出了大臺南新市政中心規劃第一步,所有資料將公開,希望民眾可以一起關心、共同參與,提供理性、建設性的意見。 在基地區位選址評估上,市府初步建議方案地區有:官田工業區東側地區、麻豆交流道南側地區、南科ABC區周邊地區、善化目加溜灣大道北側地區、新市看西農場周邊地區、安定國8交流道周邊地區及新化虎距與知義營區周邊地區等7處;市府將進一步透過開放政府方式邀請公民參與討論,請各界提供意見,作為後續規劃之評估參考。 7個初步方案地區是檢視目前大臺南交通系統,包括三橫三縱路網系統、大眾運輸系統等,期透過便捷之交通路網,在30分鐘等時服務圈概念下,達到服務人口最大化的目標。並經由交通便利性、可服務最多人口、帶動區域均衡、區域產業鏈結、基地安全性、足夠發展腹地、具備國際化潛力、財務可行性、辦理程序期程及多數民眾共識等10項原則指標進行優劣分析後選出。在區域平衡之概念下,將透過造鎮方式總體考量都市整體發展,導入公有建築物綠能設計及生態規劃,達到節能減碳之目標以創造特區內民眾易於親近之空間環境,並提供都市必要之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等各項機能,推估未來特區規模至少約需300公頃。 台南市新市政中心選址 開放市民共識決策 〔記者洪瑞琴/台南報導〕台南新市政中心選址規劃開放決策今日啟動,採公民論壇廣納民意,並公布7處評估地點;市長賴清德強調,一切過程公開透明,完全以大台南發展願景,取決於市民共識,「為求穩健進行就沒有預設期程」,因此任內不一定有選址產生,市民意見是否推翻蓋新市政中心或有其他不同地點產生,市府完全沒有預設立場。
賴清德強調,新市政中心不是為解決辦公空間與行政效率問題,主要在於區域平衡、產業核心、服務核心及生活核心四大面向,促進大台南發展,透過造鎮方式總體考量都市整體發展,促進國際競爭力,「所以不會為了任內政績,有任何預設期程」,依開放決策步驟按步就班展開,開放決策網站今日啟動,公開所有資料,民眾可以發表意見。 市府表示,以未來市政中心約15000人合署辦公前提下,未來辦公廳舍需求,若加計25%公共空間(如走廊、電梯、停車位等),至少約需約54450坪,容積率換算下,需15公頃基地規模。但在區域平衡之概念下,新市政中心的開發不僅只是提供集中式的辦公廳舍,而是改變過去以行政建築為主的空間規劃模式,透過造鎮方式總體考量都市整體發展,未來將積極導入公有建築物綠能設計及生態規劃,推估未來特區規模至少約300公頃。 市政中心評估原則指標,包括交通便利性、可服務最多人口、帶動區域均衡、區域產業鏈結、基地安全性、足夠發展腹地、具備國際化潛力、財務可行性、辦理程序期程及多數民眾共識等。市府表示,公民論壇方式將透過集合專家學者、民間團體代表及市府代表等各種不同背景的25-30位人員參與願景工作坊(scenario workshop)對市政中心設定議題、進行溝通與討論,並於願景工作坊結束後,將願景工作坊結論彙整成冊,做為後續「城鄉論壇」分桌討論時參考指南。市政府同步建置「新市政中心主題網站」,將都發局蒐整的資料公開於網站上,民眾也可以透過此網站提供相關意見給市府,充份做到資料公開、公民參與決策。市府表示,經由公民論壇參與過程,讓市民透過對於新市政中心選址資訊的充分了解,國外實際案例,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市2011年以「維基城市計畫」蒐集網路社會的共創概念,集思廣益,也以城鄉論壇的方式凝聚市政的共識。 0507市政府回應: 針對新市政中心規劃一事,賴市長於昨日第 207 次市政會議中表示,經過一週網 路平台的開放論壇,感謝所有提供意見的市民,這些寶貴的意見,市府會指派專 人整理,也會定期回應,並定期彙整公開,方便大家的參考與表達進一步的看法。 賴市長表示,台灣長期以來重北輕南,造成人口過度集中於北部,城發發展不均 衡,衍生許多社會問題。合併前的大台南,囿於是二個不同層級的政治組織,人 口及發展則呈現「重南輕北」是不爭的事實。合併後的大台南,打破原縣市界線, 不論道路的開闢抑或治山防洪建設,都以 2191平方公里的轄區加以規劃與設計, 目的是在打造一個南北均衡發展、城鄉共榮的共同生活圈,開拓市民的視野與認 同。 賴市長指出,過去 4 年,為了實現南北平衡發展的目標,市府採取的策略是從基 礎做起:即建構一個完善的交通路網、便捷的公共運輸系統及營造安全不淹水的 安全城市,這些工作我們已大底完成。 4 年來台南市在市府結合全體市民及所有公私營機構的共同努力下,已展現其宜 居移宜的魅力,人口增加一萬餘人,是南部各縣市人口成長最多的城市。但我們 看到人口的分布,雖有從原台南市向外擴散,但仍有近 140 萬人口集中在溪南地 區,這個現象我們不但應加以重視,更要未雨綢繆,想辦法解決。 賴市長表示,過去台南市幾乎均劃定為都市計畫區,而原台南縣則絕大部分屬於 非都市計畫區,礙於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法規侷限性與鬆綁的困難性,短期內期 以都市計畫手段達到區域平衡與南北平衡的目標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加上少 子化與高齡化呈現的人口結構改變,已是事實,所以,企圖以鼓勵生育儘速增加 人口數,恐怕趕不上人口老化的速度,移民的策略是我們應認真思考的議題。 賴市長強調,移民的先決條件就是打造適合居住的環境,完善生活的機能與提供 最佳的生活條件。要達到上開的要件,政策工具上除依區域特色選擇最適合的具 體建設之外,如何找到引擎與發動機,開啟南北均衡發展的動力,是一個嚴肅與 必要的課題。 合併之初,為照顧市府員工及其家庭,也為顧及市民的感情,市府採取雙行政中 心的「分散辦公.就地安置」政策,並透過科技與網路讓「服務不打烊、決策零 時差」,行政效率不降反提升。但為了區域平衡、為了產業佈局,也為了提高服 務能量,我們啟動「新市政中心的規劃」的開放決策機制,目的不在解決行政效 率,也不在解決洽公的便利,而在前瞻的規劃這座城市未來 30 年、50 年的發展, 為下一代規劃一個新的願景。 賴市長強調,這是一個集眾智的時代,大英百科全書的功能早已被維基百科的共 筆方式給取代,眾人智慧的結合才是知識經濟的主流。另外,政府資訊的公開雖 然可以滿足市民知的權利,卻無法滿足網路社群的應用,於是開放政府是我們必 須走的一條路,新市政中心的規劃採用開放政府中的「開放決策」模式進行,主 要的理由在於,第一、新市政中心的規劃不是蓋一座大樓集中辦公,而是透過新 市政中心設置帶動週邊的發展;第二、新市政中心選址須考量的面向很多,市府 提出 10 大原則,即表示必須在多元因素兼顧下才能有最妥適的選擇,因此,不 能由上而下,應參考由下而上的意見;第三、新市政中心不過是引擎,整體發展 或造鎮的功能必須同步啟動,才能達到均衡發展的目標。 此外,新市政中心的規劃也可維持現狀,或選定新地點,市府沒有預設立場。這 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園地,歡迎全體市民提供意見,讓新市政中心規劃的決策權操 在全體市民手中。我們會透過公開、透明的決策過程,消弭各界疑慮。另外,市 府也會安排實體的城鄉論壇,邀集市民代表舉行公民咖啡館或公民座談等平台提 供大家討論與交換意見。賴市長感謝已發表意見的市民,其提供的意見深具建設 性,期待各界以大台南發展為目標,讓更多市民參與、理性討論,讓開放決策的模式在台南真正落實。 |